输出100个100以内加减法

package main

import (
    "fmt"
    "math/rand"
    "time"
)

func main() {
    rand.Seed(time.Now().UnixNano()) // 初始化随机种子

    for i := 0; i < 100; i++ {
        a := rand.Intn(100) // 随机生成0到99的整数
        b := rand.Intn(100) // 同样生成0到99的整数
        var operator byte = '+' // 随机选择加减号
        if rand.Intn(2) == 0 { // 偶数时选择减法
            operator = '-'
        }

        // 根据操作符生成并打印题目
        switch operator {
        case '+':
            fmt.Printf("%d + %d = ?\n", a, b)
        case '-':
            if a > b { // 确保减法不会产生负数结果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f("%d - %d = ?\n", a, b)
    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    fmt.Printf("%d - %d = ?\n", b, a) // 交换位置保证结果在100以内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

Innodb的ACID是如何保证的?

InnoDB作为MySQL的一种事务型存储引擎,其设计严格遵循ACID(Atomicity, Consistency, Isolation, Durability)原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。以下是InnoDB如何实现ACID特性的概述:

  1. 原子性 (Atomicity)

    • 在InnoDB中,事务要么全部执行成功(commit),要么全部不执行(rollback)。这意味着事务内部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,不允许部分完成的情况。如果事务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任何错误或中断,所有已经执行的操作都会被撤销,确保数据不会处于中间状态。
  2. 一致性 (Consistency)

    • 一致性确保数据库在事务执行前后都保持在一种合法的状态。这依赖于数据库模式的约束(如外键约束、唯一性约束等)以及触发器、预写式日志(WAL)机制来维护业务逻辑层面和物理层面的一致性。
    • 在事务开始和结束时,InnoDB通过检查点确保所有的数据库规则都被遵守,即事务完成后数据符合预期的一致性约束。
  3. 隔离性 (Isolation)

    • InnoDB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(MVCC)来实现事务之间的隔离,提供了不同级别的隔离级别,包括“读未提交”(Read Uncommitted)、“读已提交”(Read Committed,这是InnoDB的默认隔离级别)和“可重复读”(Repeatable Read)。
    • 在“读已提交”隔离级别下,每个事务只能看到它在开始时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更改。
    • “可重复读”隔离级别下,事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看到的是同一时间点的数据视图,解决了不可重复读问题,但可能有幻读现象,可通过间隙锁和Next-Key Locks来进一步限制。
  4. 持久性 (Durability)

    • 持久性意味着一旦事务被提交,其影响就应该永久保存下来,即便在系统崩溃后也能恢复。
    • InnoDB通过重做日志(Redo Log,也称为重做日志文件)来实现持久性。每当事务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时,首先会将修改操作记入内存中的重做日志缓冲区,随后按一定策略将其刷新到磁盘上的重做日志文件中。
    • 另外,InnoDB还采用了“双写缓冲”(Double Write Buffer)技术,在更新数据页时,先将数据页的镜像复制到一个安全区域,然后再真正写入数据文件,以防止操作系统缓存或I/O子系统在写入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数据损坏。
    • 当系统重启时,通过应用重做日志来恢复尚未写入数据文件的事务,确保事务的持久化。

InnoDB利用多种机制,包括但不限于事务日志(redo log和binlog)、Undo Log、MVCC、行级锁定以及缓存管理(如Buffer Pool)等,共同协作以满足ACID属性的要求,从而保证了在并发环境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。

最后编辑: kuteng  文档更新时间: 2024-04-02 09:53   作者:kut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