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cover能够捕捉到子协程的错误吗?

在Go语言中,recover()函数只能捕获当前goroutine(协程)内被panic触发的错误。如果在一个goroutine中引发了panic,然后在该goroutine内的某个defer函数中调用recover(),那么可以捕获到这个panic

然而,recover()并不能直接捕获到子goroutine中触发的panic。如果在子goroutine中发生了panic,并且没有在子goroutine内部进行处理,那么这个panic将会传播到父goroutine,最终导致整个程序的崩溃。若想在父goroutine中捕获子goroutine的panic,需要通过其他同步机制(如channel或互斥锁)配合recover()来实现。例如,父goroutine可以启动一个监控子goroutine状态的goroutine,通过channel接收子goroutine可能发送的panic信号,并在那个goroutine中调用recover()进行处理。

单个表到达多大要进行拆分? 为什么需要拆表?

单个数据库表是否需要进行拆分,并没有固定的大小阈值,这主要取决于多种因素,包括但不限于:

  1. 数据量:一般来说,当表的数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,如几千万乃至上亿行时,查询性能会显著下降,尤其是当存在大量并发读写操作以及涉及全表扫描、范围查询、索引失效等情况时,表拆分的需求就会显现。

  2. 查询性能:如果发现即使经过优化(例如建立合适索引、分区表等),仍然不能满足查询响应时间的要求,或者数据量的增长导致磁盘I/O、内存缓存、CPU计算等资源紧张,那么就需要考虑拆分表。

  3. 并发压力:在高并发场景下,单表的锁竞争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瓶颈,这时为了减少锁冲突和提高并发处理能力,往往需要对表进行拆分。

  4. 存储限制:单个数据库文件或单个实例可能有物理存储空间的限制,当接近这个限制时,也需要通过拆分表来分散数据。

  5. 业务需求与扩展性:业务发展迅速,需要能够快速扩容以应对未来更大的数据量和访问量,提前进行分库分表有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。

  6. 数据分布和访问模式:如果数据访问存在明显的热点分布,例如大部分请求集中在一部分数据上,采用数据拆分可以有效均衡负载,避免“热点”问题。

  7. 备份恢复时间:单个大表的备份和恢复操作可能消耗大量时间和资源,拆分后可降低这方面的影响。

最后编辑: kuteng  文档更新时间: 2024-04-02 09:53   作者:kut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