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丛同步的原理? mysql还有什么相关的log文件?

MySQL主从同步(Replication)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步骤:

  1. 主库Binlog记录

    • 主数据库开启二进制日志(Binary Log)功能,将所有更改数据的SQL语句(包括INSERT、UPDATE、DELETE等DML操作,以及CREATE、ALTER、DROP等DDL操作)以及相关的事务信息记录到Binlog中。
  2. 从库I/O线程

    • 从库启动I/O线程,该线程连接到主库并请求主库的Binlog日志。主库将Binlog日志的内容发送给从库的I/O线程。
  3. Relay Log存储

    • 从库的I/O线程接收到Binlog内容后,将其写入到本地的中继日志(Relay Log)中。
  4. SQL线程应用

    • 从库启动SQL线程,该线程读取Relay Log中的事件,并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在从库上重新执行这些事件,从而实现主库数据的同步。
  5. 心跳和错误处理

    • 主从之间通过定期的心跳包(Heartbeat)维持连接状态,并及时处理网络中断、主库宕机等情况,保证主从同步的可靠性。

MySQL相关的日志文件还包括:

  • 错误日志(Error Log):记录MySQL服务器启动、运行过程中的错误信息以及警告信息。
  • 慢查询日志(Slow Query Log):记录执行时间超过设定阈值的SQL查询语句。
  • 通用查询日志(General Query Log):记录服务器接收的所有SQL语句,无论是否成功执行,可用于审计或诊断。
  • InnoDB事务日志(Redo Logs):对于使用InnoDB存储引擎的表,除了Binlog之外,还会有redo log记录事务操作,用于事务的持久性和崩溃恢复。

分布式锁的原理?

分布式锁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,用来在不同节点间实现资源共享互斥访问的机制,以保证在分布式环境下对公共资源进行并发控制。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分布式锁实现原理:

  1. 基于数据库实现

    • 创建一个专门的锁表,其中每一行代表一把锁,通过插入唯一键(如锁ID)的方式来获取锁,获取锁的操作是原子性的(如使用INSERT IGNOREINSERT INTO...ON DUPLICATE KEY UPDATE或者SELECT FOR UPDATE NOWAIT/LIMIT 1等SQL语句)。
    • 当需要释放锁时,通过删除对应的行来释放资源。
    • 还可以通过设置锁的超时时间,防止锁持有者因意外未能释放锁而造成死锁。
  2. 基于Redis实现

    • 使用Redis的原子操作如SETNX(Set if Not Exists)命令来获取锁,如果设置成功则获取锁成功。
    • 设置锁的过期时间(expire time)以防止死锁,如果持有锁的节点挂掉,锁也能自动释放。
    • 使用Lua脚本或者Redisson这样的客户端库来封装更复杂的获取、续期和释放锁的操作,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。
  3. 基于ZooKeeper实现

    • 在ZooKeeper的节点树(ZNode)上创建临时有序节点,第一个创建成功节点的客户端获取锁。
    • 获取锁的客户端监听父节点,当持有锁的客户端失效时,ZooKeeper会自动删除其临时节点,此时下一个序号最小的节点可以继承锁。
    • 可以通过设置Watcher来通知客户端锁的状态变化。
  4. 基于Consul实现

    • 类似于ZooKeeper,Consul也支持创建带有TTL(Time To Live)的键值对,客户端通过API争抢锁,同时也需要监听锁的变化并在锁即将过期时进行续约。

分布式锁的核心要点包括:

  • 互斥性:在任何时刻,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。
  • 公平性(可选):按照请求的顺序依次分配锁,即先请求的客户端优先获得锁。
  • 可重入性(可选):同一个客户端在已经持有锁的情况下,可以再次请求并获取锁。
  • 容错性:在节点失败或网络分区等异常情况下,仍能保证锁的正确释放和分配。
  • 锁超时:防止客户端在获取锁后因故无法释放,导致其他客户端长期等待。
最后编辑: kuteng  文档更新时间: 2024-04-02 09:53   作者:kuteng